《回忆我的母亲》 |
朱德 |
回忆性散文 |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出了母亲一生的经历,赞美了母亲的崇高品德:勤劳聪慧,坚强不屈,识大体、顾大局。本文语言十分质朴简洁。在平实平静流畅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鲁迅 |
回忆性散文 |
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而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
《阿长与〈山海经〉》 |
鲁迅 |
回忆性散文 |
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作者对长妈妈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
《藤野先生》 |
鲁迅 |
回忆性散文 |
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
《故乡》 |
鲁迅 |
短篇小说 |
选自小说集《呐喊》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
《社戏》 |
鲁迅 |
短篇小说 |
选自小说集《呐喊》 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 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 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
《孔乙己》 |
鲁迅 |
短篇小说 |
选自小说集《呐喊》。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本文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
《老王》 |
杨绛 |
回忆性散文 |
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
《中国石拱桥》 |
茅以升 |
说明文 |
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并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是一篇很典型的事物性说明文 |